尽管有很多观点认为,构建中国式管理任重道远,但丝毫不影响中国企业家追求管理的热情。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在加强管理的道路上,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鲜明特色,无不彰显出中国企业管理上的智慧与远见。不仅如此,许多中国企业还致力于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总结和提炼了许多中国式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蝶”)倡导的“中国管理模式”。这个以“中国特色”为灵魂、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突破以往的传统模式,以“理论+实践”的形式呈现在中国企业的面前,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另一扇管理之窗。
重构管理基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许多中国企业家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更加担忧。
金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企业跨越了别人要走一百年的路。未来10年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加入到全球化的竞争行列中。中国以前那种高速增长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增长模式。而文化、地域的差异使得管理模式不可照搬照抄,这需要尽快梳理出中国管理模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自2007年开始,徐少春用了3年时间打造“中国管理模式”,并在全球开始了实践。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为超过8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成功提供了相关的服务。金蝶倡导的“中国管理模式”可以用一个三角形的三维度模型解释:最上面叫现代中国管理哲学,如企业的经营哲学和管理理念,特别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卓有成效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左下角是现代管理科学,如采用了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先进适用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右下角是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如系统化的制度与流程。在这三个共性中,成功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科学均可以复制,唯独中国管理哲学则需要从思想上深刻理解后才能接受和传播,这也恰恰体现了企业的灵魂和独特性,体现了中国的特色。根据这个三维度模型,金蝶正在构建中国企业管理智库,将成功的管理模式放在一个共享知识库里,这将成为未来金蝶的智慧核心。
“探究成为先进的、科学的、面向未来的管理之道,是中国企业创造世界级企业、世界级品牌、世界级管理和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让那些为中国企业奉献了无数心智的企业家、管理者的价值,获得社会肯定的一个契机。而金蝶倡导的中国管理模式正承担起这一责任。”一位管理学家向记者表示。
创新是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传统企业管理和发展模式将面临巨大挑战,企业所依赖的价值观、生产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都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使得企业家和管理者开始关心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徐少春认为,在大家传统记忆中,中国管理模式是一个落后的概念。其实,金蝶倡导的“中国管理模式”不等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而是一个创新的理念。据了解,金蝶倡导的“中国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理念上的创新。例如,金蝶举办了三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评选,第一届的主题是解码,第二届主题是发现,本届主题是创新,其目的就是不断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新理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企业管理的规律。
其次是实践上的创新。金蝶有超过80万家的客户,这些优秀的企业中,蕴藏了大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成果,值得去挖掘和借鉴,是金蝶着力打造的中国企业管理智库的实践源泉。
创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的今天,中国企业管理要面对的不仅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竞争的挑战,更需要在技术、成本、质量、服务等具体环节不断增强实力。因此,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将是中国企业首要任务。
着眼未来徐少春相信,未来中国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一个经济强国的背后必然屹立着一大批有着国际竞争力和杰出管理水平的企业,他们是“中国智造”的智力保障,代表了中国未来管理思想的方向,是提升中国企业软实力的源动力。
事实上,对中国企业而言,倡导中国管理模式的意义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就是如何通过管理,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基业长青。
著名的管理学家曾仕强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表示,希望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能提升到国际标准,并能够结合我国的优良文化,成为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既不是回到从前,也不是盲目西化,而是继旧开新,从固有的文化中,走出一条崭新的光明大道。
“或许实现这一梦想需要几代企业家的奋斗,但是肩负创新中国管理模式的使命至少让中国的企业家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徐少春对中国管理模式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Ou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