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作为信息化领域的权威媒体,e-works于2010年1月18日发布了“2009中国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十大热点”。 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并没有冲淡国内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的热度,3G业务的发展引发了信息化的应用模式热潮。ERP的深化应用亟待实现无限到有限的跨越,车间信息化受到关注。供应链协同季风骤起,直击金融寒流,eHR需求凸显,逐渐向集团化HR深化,自动识别技术在制造业全面开花……所有迹象表明,信息化已成为实现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
热点之一:企业精细化管理 车间信息化成为关注焦点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环境压力。各种相关标准/规范,如WEEE、ROHS等的出台在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却增加了制造企业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当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小时,企业个性化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制造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个企业已经无法全面掌握所需的所有技术,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完成产品的研发、制造、管理、维护、回收等活动。
热点之二: 企业级搜索,亟待市场的检验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如此发达的今天,Gartner的研究报告却告诉我们,企业中的数据总量远远超过了互联网上信息的总量:企业发布到互联网上的信息只占信息量的1%~2%,而98%以上的信息是存储在企业内部的,且企业内部数据每年在高速增长着。
热点之三:金融危机刺激eHR需求凸显 逐步向集团化HR深化
在前几年企业应用MIS、ERP、CRM渐入佳境之际,09年e化浪潮终于席卷了到了整个 HR管理领域,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实施e-HR方案。尤其是身处在金融危机下,企业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把控。在金融危机与劳动力资源微妙的关系下,怎样减少劳动力成本,怎么样提高员工素质?这些因素促成eHR的需求日益凸显。
热点之四:众星捧月,SOA生根发芽
2009年,支持SOA架构的ERP产品层出不穷,相较于前几年的众所瞩目,SOA已经是落地生根,当下舒枝展叶。自2008年起,ERP产品与SOA的结合成为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用友、金蝶、浪潮等ERP厂商都发布了基于SOA架构的ERP产品。
热点之五:3G时代加速移动商务
2009年,很多专家说,"3G将改变中国人的生活"。随着电信重组的完成与3G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竞相布局,3G模式的应用顺利成为移动商务的不二选择。3G业务的发展,移动办公成为当今高速发展的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它将通信业在沟通上的便捷、在用户上的规模,与IT业在软件应用上的成熟、在业务内容上的丰富,完美结合到了一起,使之成为了继电脑无纸化办公、互联网远程化办公之后的新一代办公模式。
热点之六:ERP助力集团企业跨越成长鸿沟
中国企业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普华永道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由国企领军、民企参与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166宗,交易金额 335亿美元,创下新的记录。而在2008年,中国的海外投资总额只有95亿美元;即便在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2007年,也不过为281亿美元。
热点之七:企业绩效管理异军突起,赢在执行
过去,实行企业绩效管理(BPM)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预算和规划应用程序、计分卡是其优先采用的手段。但如今,公司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IT部门的决策人希望通过更有效地管理运营和业务流程,来达到创造价值的目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2009年,作为IT业新生儿的企业绩效管理(BPM/CPM)为什么会迅速得到来自全球各地企业的亲睐和追捧,企业绩效管理从概念提出、引入中国到现阶段才经历了短短两到三年的时间,便得到飞速的发展。
热点之八:制造企业ERP深化应用亟待实现无限到有限的跨越
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采用的是粗估生产能力或者无限产能的生产排程方式,然而这样的结果经常是以生产车间的加班或者外包来换取满足订单交期。同时,由于物料规划无法考虑产能的限制,又可能造成原料/零组件的采购计划无法配合生产计划,以致影响既定生产进度,而造成无法满足顾客交期或成本过高的恶性循环。而随着ERP的深化应用,制造企业急需一个能妥善、有效地规划企业资源来满足顾客需求,达到最大产出、瓶颈资源使用率最高及前置时间最短等的生产策略——APS已经越来越深入制造业。
热点之九:自动识别技术 在制造业应用中全面开花
2009年,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自动识别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各个领域中,如采购、销售与生产等,并且大有走出“四方墙”的趋势,即从仓库或者厂区内的应用转向了整个供应链的应用。彰显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最新实力。
热点之十:供应链协同季风骤起 直击金融寒流
2009年,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波及全球,制造企业纷纷意识到,要在纷繁复杂的竞争格局中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向专业化、归核化方向发展,即通过加强供应链协作,与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致胜,提升整个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
Our team